HOME → 在世界文化遺產中追溯日本歷史
在世界文化遺產中追溯日本歷史
Tracing Japanese History via World Heritage Sites
-
日本北部的縄文遺跡群
以富含各種堅果類的北方山毛櫸帶和寒暖流交匯處的豐富漁場爲基礎,北海道、北東北一帶從約15,000年前開始歷經1萬年以上的時間,形成了以採集、捕魚、狩獵爲基礎並使用土器的定居生活,是了解東北亞農耕社會以前人類生活方式的珍貴遺蹟群。
-
「神宿島」宗像・沖之島及相關遺產群
顯示崇拜棲息於沖之島的神明的文化傳統,於古代東亞活絡的對外交流進展的時期發展,那和祈求航海安全的生活傳統相關,作為沖津宮、中津宮、邊津宮的宗像三女神信仰,傳承至今的物證。
-
百舌鳥古市古墳群
自3世紀中期起,開始興建大大小小的「古墳」。尤其是4世紀末至 5世紀後期,於接壤大阪灣的平原,陸續出現超過300平方公尺,巨大的前方後圓墳。表現罕見的土木技術和被稱為「古墳時代」(日本獨特的一個時代)的遺產群。
-
紀伊山地靈場及參拜道
日本自古即認為眾神居住於自然之中。 群山綿延,人們往來不易的紀伊山地被奉為「聖地」,最晚約從七世紀開始,就已成為山岳修行地,信眾來此求得潛藏於自然中的神秘力量。
-
古都奈良的文化財
古代時,在日本與大陸的交流之下,日本文化得到了極大發展。八世紀初於奈良建造了首都(平城京),奠立了國家及文化的重要基礎。奈良的六所寺院神社、平城宮跡及春日山原生林是世界文化遺產。
-
古都京都的文化財
(京都市、宇治市、大津市)首都於八世紀末從平城京遷至長岡京,而後再遷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京都為日本文化的中心地,至今已歷時超過1200年。十六所寺院神社及二條城獲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
富士山ー信仰之對象與藝術之源泉
201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富士山從以前就在不斷地噴發,後於9世紀在其山腳下建立了鎮壓火山噴發的神社。而後,於江戶時代盛行了民眾的信仰登山活動。另外,誕生了許多以富士山為題材的浮世繪等優秀藝術作品。
-
嚴島神社
約從十二世紀開始,時代的主角由貴族轉變為武士。當時的當權者所建造的即為嚴島神社。嚴島神社便由當時的當權者所建造。嚴島神社位於海上,背倚群山,並將山等自然環境作為神體供奉等等,是能使人體會日本美學意識及宗教空間特質的建築物,因而獲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
平泉-表現佛國土(淨土)建築、
庭園及考古學性遺跡群十二世紀時,在遠離京都的東北地區,為了建立表現佛教極樂淨土的理想國以打造和平社會,因而建造了一座都市。那就是平泉。201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平泉以與自然融合的庭園等為中心,是日本最新的世界文化遺產。
-
琉球王國城堡及相關遺產群
約十五世紀時,沖繩成立了琉球王國。之後,與中國、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開始了經濟及政治上的交流。共有九處獲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包含五處城堡遺跡,以及將沖繩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傳統信仰形態流傳至今日的遺跡等。
-
石見銀山遺跡及其文化景觀
日本正處於戰亂的十六世紀,世界正迎接大航海時代的來臨。當時世界上所流通的銀,約有三分之一來自日本,據說其中過半數產自石見。 石見銀山對東西文明交流的影響、銀產地遺跡的保存狀況,以及與自然協調的文化景觀均獲得高度評價,因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
姫路城
從十六至十七世紀的戰國時代起至江戶時代,日本國內建造了許多城堡。其中美學完成度最高,最能展現巧妙防禦建築的日本獨特城堡結構的姬路城,與法隆寺同為日本最初獲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
日光的神社與寺院
在戰國時代結束的十七世紀初,日本的政治中心從京都移至江戶(現在的東京)。日光東照宮是供奉江戶幕府第一代將軍的神社。江戶時代一直延續至十九世紀中葉,其間實施鎖國政策及嚴格的身分制度,另一方面於各地展現了獨特的文化發展。
-
白川鄉與五箇山的合掌造聚落
一般認為「合掌造建築」是於十七世紀左右起源於冬季積雪深厚的白川鄉與五箇山聚落。其陡峭的屋頂以及積極將房舍活用於商業等特點,在日本田園地區獨樹一格,同時考量到合掌造建築必須由全體居民加以維持與保存,因而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
長崎與天草地區
潛伏基督教徒相關遺產訴說在 17~19 世紀的禁教時代,持續擁有信仰的「隱匿基督徒」的傳統的遺產群。這個遺產的特色在於,這是由為了維持信仰,試圖以各種形態和其他宗教共生的聚落,以及為了維持信仰組織,試圖移居的聚落等構成的資產。
-
富岡制絲場與絲綢產業遺產群
在日本19世紀後半期建國並開始步入近代化。201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富岡制絲場與絲綢產業遺產群」是象征著透過與世界交流而進行的技術革新的場所。日本透過其開發的生絲大量生產技術,將專屬於部分特權階級的絲綢帶到了世界人民的面前。
-
明治日本的產業革命遺產
日本在重工業領域,亦從19世紀開始的後半個世紀步入了近代化。
於2015年,製鐵/製鋼、造船、石炭產業相關的產業遺產與關係設施(疏水、住居、私塾等)23處,包括在運作中的設施,在全國範圍內已被列入世界遺產。 -
原爆圓頂
1945年8月6日,建築物於原子彈投下後瞬間受創嚴重,僅留下圓頂的鋼筋,「原爆圓頂」之名便因其外型而來。其見證了人類史上首度遭原子彈轟炸的歷史,並傳達了其慘狀,同時作為追求廢止核武及永久和平的宣誓象徵,因而登錄為世界遺產。
-
勒‧柯比意建築作品
—對現代建築運動的傑出貢獻—國立西洋美術館本館(東京都台東區)為構成資產之一。柯比意(1887-1965)以巴黎為據點,活躍於世界各地,他的作品當中,7個國家(法國、日本、德國、瑞士、比利時、阿根廷、德國)的17件資產,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