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建築
教從大陸傳至日本是於六世紀時。
於七世紀初所建造的法隆寺在當時即為代表性的寺院,並以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廣為人知。
與姬路城同為日本最初獲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古都奈良的文化財
古代時,在日本與大陸的交流之下,日本文化得到了極大發展。
八世紀初於奈良建造了首都(平城京),奠立了國家及文化的重要基礎。
奈良的六所寺院神社、平城宮跡及春日山原生林是世界文化遺產。

古都京都的文化財
(京都市、宇治市、大津市)
首都於八世紀末從平城京遷至長岡京,而後再遷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京都為日本文化的中心地,至今已歷時超過1200年。十六所寺院神社及二條城獲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富士山――信仰之對象與藝術之源泉
201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富士山从古时候就不断地喷发,后于9世纪在其山脚下建立了镇压火山喷发的神社。
之后,在江户时代非常盛行民众的信仰登山活动。
另外,也诞生了很多以富士山为题材的浮世绘等众多优秀艺术作品。
之后,在江户时代非常盛行民众的信仰登山活动。
另外,也诞生了很多以富士山为题材的浮世绘等众多优秀艺术作品。


嚴島神社
約從十二世紀開始,時代的主角由貴族轉變為武士。當時的當權者所建造的即為嚴島神社。嚴島神社便由當時的當權者所建造。嚴島神社位於海上,背倚群山,並將山等自然環境作為神體供奉等等,是能使人體會日本美學意識及宗教空間特質的建築物,因而獲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平泉-表現佛國土(淨土)建築、庭園及考古學性遺跡群
十二世紀時,在遠離京都的東北地區,為了建立表現佛教極樂淨土的理想國以打造和平社會,因而建造了一座都市。那就是平泉。201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平泉以與自然融合的庭園等為中心,是日本最新的世界文化遺產。
平泉以與自然融合的庭園等為中心,是日本最新的世界文化遺產。


琉球王國城堡及相關遺產群
(另一方面)約十五世紀時,沖繩成立了琉球王國。之後,與中國、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開始了經濟及政治上的交流。共有九處獲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包含五處城堡遺跡,以及將沖繩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傳統信仰形態流傳至今日的遺跡等。


石見銀山遺跡及其文化景觀
日本正處於戰亂的十六世紀,世界正迎接大航海時代的來臨。當時世界上所流通的銀,約有三分之一來自日本,據說其中過半數產自石見。石見銀山對東西文明交流的影響、銀產地遺跡的保存狀況,以及與自然協調的文化景觀均獲得高度評價,因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姬路城
從十六至十七世紀的戰國時代起至江戶時代,日本國內建造了許多城堡。其中美學完成度最高,最能展現巧妙防禦建築的日本獨特城堡結構的姬路城,與法隆寺同為日本最初獲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日光的神社與寺院
在戰國時代結束的十七世紀初,日本的政治中心從京都移至江戶(現在的東京)。日光東照宮是供奉江戶幕府第一代將軍的神社。江戶時代一直延續至十九世紀中葉,其間實施鎖國政策及嚴格的身分制度,另一方面於各地展現了獨特的文化發展。

白川鄉與五箇山的合掌造聚落
一般認為「合掌造建築」是於十七世紀左右起源於冬季積雪深厚的白川鄉與五箇山聚落。其陡峭的屋頂以及積極將房舍活用於商業等特點,在日本田園地區獨樹一格,同時考量到合掌造建築必須由全體居民加以維持與保存,因而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富岡制絲場與絲綢產業遺產群
在日本19世紀後半期建國並開始步入近代化。201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富岡制絲場與絲綢產業遺產群」是象征著透過與世界交流而進行的技術革新的場所。
日本透過其開發的生絲大量生產技術,將專屬於部分特權階級的絲綢帶到了世界人民的面前。
日本透過其開發的生絲大量生產技術,將專屬於部分特權階級的絲綢帶到了世界人民的面前。

明治日本的產業革命遺產
日本在重工業領域,亦從19世紀開始的後半個世紀步入了近代化。
於2015年,製鐵/製鋼、造船、石炭產業相關的產業遺產與關係設施(疏水、住居、私塾等)23處,包括在運作中的設施,在全國範圍內已被列入世界遺產。
於2015年,製鐵/製鋼、造船、石炭產業相關的產業遺產與關係設施(疏水、住居、私塾等)23處,包括在運作中的設施,在全國範圍內已被列入世界遺產。


原爆圓頂
1945年8月6日,建築物於原子彈投下後瞬間受創嚴重,僅留下圓頂的鋼筋,「原爆圓頂」之名便因其外型而來。其見證了人類史上首度遭原子彈轟炸的歷史,並傳達了其慘狀,同時作為追求廢止核武及永久和平的宣誓象徵,因而登錄為世界遺產。